观点:“黑”土地长出“绿”经济
◆本报见习记者 陈博宜 通讯员 宋明昱
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和“黄金玉米带”上的吉林省,保护性耕作面积增幅居全国首位。近年来,在粮食产量大踏步地向年产千亿斤目标迈进的同时,吉林省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资源保护利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生态保护修复和打造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黑土地在自然修复状态下,得到人为保护,持续性地发挥“绿色效益”。
自然恢复焕发绿色生机
(相关资料图)
走进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抽水乡永泉村林下“生态鸡”养殖基地,在葱茂的山林下,一群群芦花鸡飞上飞下,十分欢腾,“咕咕”的叫声此起彼伏。
“近年来,我们结合传统养殖方式和现代科学饲养技术,充分利用B级玉米糁、种植基地等资源,林下养殖‘生态鸡’,也就是大家口中的‘溜达鸡’。”永泉村党支部书记赵广龙介绍,既利用了种植基地的林下空间,节省了饲料,同时产生的鸡粪还能为种植基地提供天然肥料,有效实现了多种资源循环利用,促进了农业产业绿色发展。
同样是发展绿色农业,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则选择了给土地盖上“棉被”。
正值秋收,梨树县的玉米地里整齐地铺着一层收割完的玉米秸秆。
“这秸秆给黑土盖了层‘被子’,秸秆还田可以给黑土补充营养,使地力得到自然恢复。保墒的同时还防风蚀水蚀,产量高了,土壤也好了。”梨树县农技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讲起秸秆覆盖还田的“梨树模式”头头是道。
盖着秸秆的土地,明年怎么种庄稼?
梨树县将两垄或三垄合并成两行,行距有宽有窄,窄行种玉米,宽行覆盖秸秆,次年反之,形成了“条带耕作”。
这种保护性耕作种植模式,需要用免耕播种机,尽量不翻耕或深度旋耕,一次性完成开沟、播种、覆土和施肥,减少动土,实现有机还田。
梨树县从2007年开始探索推行了以“秸秆覆盖、条带休耕”为主要内容的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为推进黑土地保护利用提供了“梨树方案”。
如今,吉林省实施保护性耕作达3000万亩以上,居全国第一位。
人为保护养出绿色农作物
记者近日走进梨树县十家堡镇区域畜禽粪污处理中心,两台粪污发酵箱正在进行发酵处理。
“中心共处理梨树县4个乡镇的畜禽粪污,每个发酵箱24小时能产出10立方米畜禽粪污利用产品半成品。”十家堡镇区域畜禽粪污处理中心销售经理潘巨任介绍说,通过添加生物菌,进行循环发酵后,冬天便可开始后期加工工作,处理产生的畜禽粪污利用产品可用于改良、活化土壤。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梨树县共有7个这样的畜禽粪污处理中心,721个畜禽粪污收集点。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是解决畜禽粪污污染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
“为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做好全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省生态环境厅正在组织全省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专项整治行动。”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土壤生态环境处处长杨宁宁说,针对规模化养殖场未批先建、污染防治设施不规范运行、随意倾倒畜禽粪污和畜禽养殖禁养区复养等环境违法问题,进行集中排查整治。
除集中处理畜禽粪污外,吉林省还在探索如何就地利用。
“村里建设了蚯蚓养殖基地,目前正在研究引进合适的蚯蚓品种。”公主岭市三角寺村党支部书记姜艳军说,村民可以把牛粪统一送到距村里500米外的蚯蚓养殖基地,粪污被蚯蚓消化吸收,蚯蚓粪还能卖肥。
想养出污染少、质量好的绿色农作物,一方面需要加大有机肥的投入,另一方面则需要农药“减量”。
抚松县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工程,实行有机肥补贴,推广生态栽培、绿色植保、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技术。全县每年推广统防统治、绿色防控10万亩以上。
农药“减量”了,怎么保证病虫害不影响产量?当地建立了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每个乡镇安排两名测报员,每个行政村安排1名测报人,形成日报制度。
同时,通过选用抗病虫良种增强玉米、大豆抗逆性,在种植期间实行轮作换茬,更换病土,通过合理的肥水管理,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目前,全省化肥农药使用量已连续5年实现负增长,利用率分别达到40.42%和40.6%;全省有效使用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达到1349个。”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发展规划处处长段庆广说,吉林省以“两山”理论为引领,以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抓手,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全力构建农业发展新格局。
丰富内涵走宽绿色经济路
金秋时节,吉林省舒兰市吉米稻香现代有机农场里,在玻璃栈道上行走观光,金黄色的稻田仿佛一望无垠的金色海洋。
2017年开始,这里的负责人蔡雪尝试以水稻文化为主题,发展观光农业。采用24小时物联网全程可追溯体系,结合稻田观光、水稻文化、农事体验等环节,向着现代化的稻田综合体目标前进。
舒兰市农作物播种面积14.4万公顷,是名副其实的粮食生产大县。这个市建立和推广传统农业绿色生产模式,先后建立和推广了“稻鱼、稻鸭、稻蟹”绿色水稻种植模式和绿色棚膜果蔬、绿色生猪种养结合模式,绿色农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同时全市发展绿色农业新业态,结合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农村电商,不断创造新岗位,促进农民增收。
舒兰市凭借一系列绿色农业发展举措,成为第一批国家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之一。
如今,绿色农业发展已经插上科技的“翅膀”,手机、电脑成了新农具,数据成了新农资,数字农业正为保障粮食安全发挥积极作用。
在四平市铁东区小塔子村的永发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全村各地块的农业气象信息,为社员们秋收安排提供信息。近年来,这个合作社利用数字农业管理系统,进行农业生产、经营等方面的数字化转型,探索“智慧农场”生产经营模式。
近年来,吉林省携手中科院建设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重点围绕保护模式、智能农机装备、盐碱地改良利用等6个方面28项课题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科技创新平台也加速成果转化示范,农技推广体系日渐成熟,吉林省粮食产量与耕地质量实现“双提升”。目前,吉林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2%。2021年,吉林省粮食产量首次超过800亿斤,现代化农机装备功不可没。
从土地到餐桌,从理念到技术,这片黑土地上的绿色经济正在大踏步向前发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