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农村产业集群造血功能


(资料图)

黑龙江鲜食玉米、安徽沿淮糯稻、广东农垦糖蔗……近期,经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评审并公示,有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200个农业产业强镇入选2023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创建名单。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创建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有助于加快产业规模化集聚化,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目前,各地已形成一批主导产业突出、特色资源汇集、市场前景好、联农带农紧密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如山东设施蔬菜、湖北小龙虾等集群综合产值均已超500亿元,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不过,伴随产业集群发展,一些制约因素也逐渐显露,比如不少地区面临产业链条短、价值链不深、供应链不畅、融资难融资贵、利益联结不密切、后备人才缺乏等短板弱项,要有针对性地强化政策支持,分类精准施策,夯实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基础。

发挥好农业龙头企业中坚力量。各地应立足当地技术、市场等优质资源,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头作用,支持村企结对共建,联合专业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组建产业联盟、产业联合体,打造乡村产业发展“新雁阵”。可指导优质投资公司成立孵化基地,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推动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研发与先进生产技术推广,借力互联网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调动产业内经营主体积极性。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关键目标。各地可将县域作为推进核心,打破镇村界限,依托特色资源,围绕优势产业与潜力产业,完善配套基础设施,谋划引进一批现代农业项目,推动产业、资本、科技、人才等要素向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园、食品产业园集聚,打造产加销贯通、贸工农一体、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应通过延伸产业链、增加供应链、打通物流链、增强价值链,实现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还要培育一批业态合理、效益显著、生态良好的示范品牌,打造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农产品名片,形成标准化生产、产业化运营、品牌化营销的现代农业新格局,带动农业整体提质增效。

资金有力支持是重要保障。各地应积极盘活农村资源,统筹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入农业产业集群领域,增强农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应创新资金使用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探索把对企业的奖补资金通过折股量化、收益分红等方式让农民直接受益,把更多就业岗位和项目增值收益留给村集体和村民。还应加强银企协调对接,围绕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创新金融产品、优化金融服务,加大涉农信贷投入力度,打通金融“助农、惠农、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坚强后盾。一方面,应根据产业集群的特点、规模、需求,梳理现有人才资源数量、质量和分布情况,根据匹配度,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人才需求计划和引育目标,达到“物尽其才、人尽其用”的理想效果。另一方面,应支持链主企业和骨干企业联合院校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在竞争优势明显、人才集聚效应显著的农业产业园建设特色产业人才基地,培育一批扎根乡村、带动农民的人才队伍。还要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吸引更多“新农人”创业兴业,鼓励他们投身农业经理人、专业技术员和职业农民行列,通过领办创办手工作坊、乡村车间,融入农业产业全链条,让更多“土专家”“乡创客”脱颖而出,为产业集群注入技术活水,为乡村振兴厚植智力沃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