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关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启动

新能源车占比力争达八成

■本报记者 吴博峰

伴随新能源车市场认可度持续提升,显著提升公共领域新能源车应用比例也被提上了日程。2月3日,工信部、交通运输部、财政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试点工作期限为2023年至2025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据悉,《通知》将按照需求牵引、政策引导、因地制宜、联动融合的原则,在完善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支撑体系、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基础设施建设、新技术新模式应用、政策标准法规完善等方面积极创新、先行先试,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为新能源车全面市场化拓展和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车市场化推广取得较大成就。截至目前,我国新能源车产销量连续多年蝉联全球首位,去年12月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已突破30%。在此基础上,有效拓展使用范围成为新能源车真正走向市场化的重要标志。

《通知》提出,车辆电动化水平大幅提高。试点领域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显著提高,其中在城市公交、出租、环卫、邮政快递、城市物流配送领域占比力争达到80%。

在新能源车使用过程中,充换电服务体系保障关系到广大新能源车主的整体使用感受,也是营造良好消费市场环境的重要基础。《通知》提出,建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新增公共充电桩(标准桩)与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标准车)比例力争达到1∶1,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车位占比预期不低于小型停车位的10%,形成一批典型的综合能源服务示范站。

事实上,新能源车除与众不同的驾驶体验外,其搭载的智能网联化功能也是消费市场认可的主要原因。随着“聪明的车”越来越多,如何打造智慧城市出行体系,成为摆在市场各方发展面前的一道难题。针对这一趋势,《通知》要求,建立健全适应新能源车创新发展的智能交通系统、绿色能源供给系统、新型信息通信网络体系,实现新能源车与电网高效互动,与交通、通信等领域融合发展。同时,智能有序充电、大功率充电、快速换电等新技术应用有效扩大,车网融合等新技术得到充分验证。

据了解,此次试点的重点任务包括:提升车辆电动化水平、促进新技术创新应用、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以及健全政策和管理制度。《通知》提出,科学合理制定新能源车推广目标,因地制宜开展多元化场景应用,鼓励在短途运输、城建物流以及矿场等特定场景开展新能源重型货车推广应用。与此同时,支持换电、融资租赁、“车电分离”等商业模式创新。

在充换电基础设施方面,《通知》要求优化中心城区公共充电网络建设布局,加强公路沿线、郊区乡镇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际快充网络建设。充分考虑公交、出租、物流、邮政快递等充电需求,加强停车场站等专用充换电站建设。推动充换电设施纳入市政设施范畴,推进充电运营平台互联互通,鼓励内部充电桩对外开放。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从提升新能源车产品综合竞争实力,到完善充电基础配套设施,再到如今大力推广公共交通领域新能源车应用比例,这些措施有利于全面释放市场潜力,传递出大力推动新能源车市场化发展的积极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发布不久,便有地方积极响应这一政策。2月6日,河南省商务厅等18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消费的通知》,提出加快公共领域车辆绿色替代,加大公交车、巡游出租车和城市建成区的载货汽车(含渣土运输车、水泥罐车、物流车)、邮政用车、市政环卫车辆、网约出租车新能源更新替代推进力度。同时,加快推进居住社区、停车场、加油站、高速公路服务区、客货运枢纽等充电设施建设,鼓励充电桩运营企业适当下调充电服务费。

许海东表示,新能源车拉开公共领域市场化推广序幕,将有助于地方完善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支撑体系,促进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新技术新模式应用、政策标准法规完善等方面积极创新,改善新能源车使用环境,提升新能源车在消费市场的整体形象,为汽车市场平稳发展注入信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