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质量由量变到质变拐点仍未到来
(相关资料图)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17日讯(记者 杨秀峰)今日,生态环境监测司副司长蒋火华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2年是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取得新成效、新突破、新进展的重要一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呈现“三个向好”的特点,生态环境质量由量变到质变的拐点仍未到来,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
“新成效、新突破、新进展的重要一年主要体现为‘三个提升’”。蒋火华介绍,一是监测网络运行管理效能进一步提升,全力保障大气、地表水、土壤、地下水、海洋等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平稳运行。二是天空地一体监测能力进一步提升,首次发布生态环境卫星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内新发3颗生态环境卫星。碳监测、生态质量监测、长江流域水生态监测取得阶段性成效,全方位有力支撑了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三是监测数据质量进一步提升,“保真”“打假”两手发力,从严加强国控站点管理,用更严密法治更严格制度严惩监测弄虚作假行为,监测数据公信力和权威性不断增强。
据介绍,2022年监测数据表明全国环境质量状况呈现“三个向好”的特点:一是空气质量稳中向好。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为86.5%,超过时序进度0.9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比例首次降到1%以内,达到0.9%。细颗粒物(PM2.5)有监测数据以来浓度首次降到30微克/立方米以内,为29微克/立方米;北京PM2.5浓度实现“十连降”,“冬奥蓝”“北京蓝”“中国蓝”成为新时代中国的靓丽底色。二是地表水质量持续向好。全国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7.9%,同比上升3.0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0.7%,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三是近岸海域海水水质总体向好。近岸海域优良(一、二类)海水水质比例为81.9%,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劣四类水质比例为8.9%,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同时,全国及重点区域臭氧浓度同比有所上升,部分流域水生态系统仍较脆弱,噪声扰民时有发生,生态环境质量由量变到质变的拐点仍未到来,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
蒋火华指出,2023年,监测系统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即将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着力抓好“稳、建、强”三方面工作。一是稳运行。全力确保国家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稳定运行,加快推进地方与国家监测数据联网共享,用“真、准、全、快、新”的监测数据,全面、客观、真实反映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实现“美丽中国哪里美,监测数据告诉您”。二是建体系。加快建立完善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助力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服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三是强队伍。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系统队伍和行风建设,锻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先锋队,当好美丽中国建设的“千里眼”“顺风耳”。
关键词: 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