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农业和食品系统可持续转型


【资料图】

“即使是像荷兰这样拥有很高效的农业系统的国家,生物多样性丧失也仍是一项挑战,因此推动向更有韧性的食物系统转型非常有必要。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并兼顾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性。”

——荷兰农业、自然及食品品质部自然与氮政策部长克里斯蒂安·范德沃尔在“认识自然、管理自然,促进农食系统转型”边会上指出

本报记者张倩蒙特利尔报道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期间,“认识自然、管理自然,促进农食系统转型”边会举行。

当前,全球已有超过30亿人的生计依赖于海洋和沿海的生物多样性,超过16亿人依靠森林和非木材林产品谋生。将生物多样性及其多重价值主流化成为正在谈判中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重要目标之一。各方认为,生物多样性主流化是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

“农业和食品系统的转型需要系统性的思考和衡量,我们应认识到影响农业和食品系统的公共和私营部门决策的真正价值和成本。”联合国环境署生物多样性和土地部门主管多琳·罗宾逊表示。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认为,要“通过更系统、全面和科学地核算农业活动对自然带来的成本和效益,促进农业和食品系统的可持续转型,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恢复退化的景观”。

此外,欧盟委员会环境总司绿色外交与多边主义部门主管阿斯特丽德·施梅克介绍了欧盟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诸多倡议,指出转型应该涉及每一个层面和每一个人,并特别强调要认识到女性和少数族裔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贡献。

边会活动吸引了多方关注与积极参与。部分代表分别就“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框架与方法,衡量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依赖程度”和“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纳入各级政府和企业决策过程中存在的挑战和机遇”两个专题进行了讨论交流,介绍了各自在相关领域开展的工作进展,分享了中国深圳、普洱、腾冲等地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应对挑战和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本次会议由中国生态环境部、中国科学院、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欧盟联合主办,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资本联盟具体承办,旨在推动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纳入相关决策过程,促进可持续农业和粮食系统转型在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等方面发挥更积极作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