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热点:温暖与秩序共护烟火气升腾
(资料图片)
新修订的《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本月开始实施,其中对于“路边摊”的表述让许多期待增加收入的农民工眼前一亮。新修条例注重平衡市容管理和经济活力的关系,进一步优化设摊经营管理,烟火气回归为增收提供了新路径。
来自上海市绿化市容局的数据显示:2007年,上海中心城区的设摊数量约4.7万个,到了2021年只剩下约4700个了。许多进城务工的农民工都曾在热闹的彭浦夜市、乍浦路夜市、寿宁路小龙虾、吴江路美食一条街等知名夜市工作过,既为城市的繁华做过贡献,也近距离观察了夜市经营的种种细节。然而这些夜市随着城市更新陆续淡去,让人扼腕叹息。如今,各类路边摊和夜市的回归,不仅让市民的夜生活有了更多去处,延续城市记忆,也给一些经营困难、在疫情下艰难求生的农民工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烟火气温暖治愈,但也存在着脏乱差、噪音烦扰以及住户和摊贩的摩擦等问题。如今路边摊得以回归,庆幸之余,一些对准备在夜市里打拼的农民工的提醒就显得格外重要。
事实上,需要引起大家注意的是,治理无序设摊,新《条例》力度只增不减,处罚金额显著上调,处罚下限上调至100元,上限上调至1000元。城管部门也发布了相关执法案例,擅自设摊、外摆仍将被处罚。想要出摊的农民工一定要留意公布的允许设摊经营、超出门窗和外墙经营等经营活动的区域范围、时段、业态以及市容环境卫生责任主体及管理要求。共治共享格局在夜市上体现得尤为突出,每位从业者都要担负起自身的责任。
路边摊的起点不高,但上限却可以很高,关键就在于有没有用心去做。上海人耳熟能详的耳光馄饨就是其中的典型,20多年前只做夜场的馄饨摊子,凭借着“个大味好”的大馅馄饨而名声大噪,有顾客形容他家的馄饨味道好到“被打耳光也不肯松口”。老板稳步经营不仅搬进了店铺,生意越做越好,还多次上了当地电视台的美食栏目。小摊档一样能做出大事业,生活不会辜负每个认真努力的人。
在出摊之前,对内容的规划同样需要经过深思熟虑。有网友戏称在上海“没两把刷子都不敢出来摆摊了”,走在街头,路边摊的竞争较以往更为激烈,不少摊主还有音乐、设计等一技之长,出售的物品也多以个性化和创意取胜。出摊的设备也需要精心设计,上海的一些后备厢集市,有农民工开着货车来摆摊,就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尝鲜。因此想要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必须要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实现差异化竞争,争取最好的发展机会。
烟火气回归市井,更多元的商业形态使百姓生活多姿多彩。而如何行稳致远,平衡市容管理需要与民生需求,考验着多方的智慧,期待上海能交出一张高分答卷。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