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生态环境正面清单 探索差异化监管新模式
中国(北京)自贸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海淀组团(以下简称海淀组团)实施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非现场检查效能,探索了行之有效的差异化监管、精细化服务新模式,取得“降低政府监管成本、提高监督执法效能”与“降低企业制度成本、提高精细管理水平”的双赢效果。
创新正面清单管理机制
2021年7月,《北京市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暂行办法》印发实施,提出将污染小、吸纳就业能力强的高新企业优先纳入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海淀组团企业成为优先考虑的对象。
【资料图】
海淀组团按照《关于加强自由贸易试验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实施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经过科学论证和遴选,将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科美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大唐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纳入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
被纳入正面清单并不是意味着企业不会受到处罚。为避免企业“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海淀组团针对企业不同情形细化了管理规定,探索创立“首犯提醒、首违不罚”机制,对清单内企业出现一次轻微免罚行为将书面提醒1次,在一个自然年度内累计受到两次处罚则立刻移出清单,并且原则上3年内不再将其纳入。对于清单内因管理不善导致超标排放且未主动报告,或存在恶意偷排、篡改台账记录、逃避监管等恶意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将依法严肃处理,立即移出清单且永久不再纳入,列为“双随机、一公开”特殊监管对象,并向社会公开。
远程监督提升执法效能
对于纳入清单的企业,海淀组团充分利用在线监控、视频监控、遥感、热点网格、用能监控、大数据分析等科技手段开展非现场检查。执法人员定期通过电话或视频的方式联系企业,对企业的污染物排放及产废情况进行摸排掌握。
远程监督不同于现场检查,执法人员通过各种科技手段及电话视频等方式开展非现场检查,只需与企业相关负责人进行对接即可,降低现场检查对企业正常生产的影响,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自2021年9月正面清单实施以来,共对清单内企业进行非现场检查70余家次,大大提高了执法人员与企业的沟通效率,既保证了差异化监管执法效能,又将有限的执法资源集中于主观恶意排污、违法犯罪的企业。
融服务于监管实施精准帮扶
在强化监管执法的同时,寓服务于监管,切实解决企业痛点难点。通过开展环保法律法规讲解、重点问题答疑等,助力提升企业废气、废水、危废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海淀组团多家正面清单企业是生物医药类研发公司,这些公司拥有多间实验室,实验室的环境管理问题往往成为企业管理的难点。针对企业这一痛点,海淀组团对27家医药研发生产单位进行了环境法律法规培训,通过现场法规培训、发放法律法规宣传册、答疑解惑、环保问题互动、业务指导等形式,使企业充分了解保护环境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对于正面清单企业开展的一系列帮扶行动,大大激励了企业的环保热情,让企业负责人意识到只有做好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管理,确保企业污染防治设施稳定运行、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企业才能取得更长远的发展。
下一步,海淀组团将继续扩充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企业和机构数量,尤其是针对科技园区内的高新企业,在核实企业符合准入条件后及时纳入,减少过多现场执法对企业的影响。同时,构建部门间联动监管、联合惩戒机制,强化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对正面清单内企业加大正向激励力度,对于负面清单企业加大执法监管力度。
生态环境部综合司供稿
关键词: 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