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热点:“一江一河”∶上海城市治理样板

记者 戚颖璞


(资料图片)

在昨天举行的世界城市日中外媒体集中采访——“一江一河”建设发布会上,上海相关部门负责人向全球分享“一江一河”治理经验,“‘一江一河’正在逐步成为连续贯通里程最长、城市更新区域最大、城市功能最为丰富的城市滨水区”。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治理

黄浦江核心段45公里岸线、苏州河中心城区42公里岸线先后实现贯通,逐步向世界级滨水区迈进,归功于“一张蓝图”的统筹规划。

“2002年,上海启动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提出了‘人民之江’的发展目标,推动生产岸线向综合服务岸线转变,苏州河也从单一的水质治理逐步向营造高品质生活岸线转变。”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一级巡视员朱剑豪说,一直以来,上海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2017年,“2035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正式提出黄浦江沿岸“国际大都市发展能级的集中展示区”、苏州河沿岸“超大城市宜居生活的典型示范区”的发展目标。

自2002年来,上海坚持高标准建设城市滨水区,打造高品质公共空间串联“生活秀带”。这一时期,黄浦江沿岸地区企事业单位动迁安置近3500家,累计建成约1200公顷绿色生态开放空间,集漫步、跑步、骑行等复合功能于一体的滨江“三道”总长约150公里。

从2018年至2020年,苏州河沿岸累计辟通约63处“断点”,新建约15公里滨河“绿道”,串联了苏州河两岸约150公顷绿地和开放空间。“一江一河”滨水空间陆续建设70余处各具特色的品牌“驿站”,提供人性化、全方位的服务保障。

“一江一河”滨水公共空间是上海城市精细化治理最大的实践区之一,始终坚持高水平治理。朱剑豪表示,据统计,2018年至2020年,苏州河约20.2平方公里滨水区开展了环境面貌综合整治,沿河空间整体品质大幅提升。从2022年1月1日开始,《上海市黄浦江苏州河滨水公共空间条例》正式施行,作为首部针对公共空间的立法,条例聚焦共建、共治、共享等主要方面提供更强大的法治保障。

提升完善滨水区功能激活人气

迈向世界级滨水区,不仅需要硬件提升,还需要不断注入新功能,激发区域活力。最近一段时间,以苏州河岸线为代表的滨水区旅游资源开发成为亮点。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张旗介绍,市文旅部门组织力量,对苏州河沿岸进深约1公里约27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了全覆盖、专业化的旅游资源普查。调研发现,苏州河及沿岸205处资源的资源等级高,优品、特品级旅游资源140处,占比近70%;文化底蕴深,文化场馆、景观建筑93处,占比超过45%;各区特色亮,黄浦是“最上海”,虹口是“海派味”,静安是“国际范”,长宁是“时尚风”,普陀是“烟火气”。

通过水岸联动,苏州河正在成为文旅绽放秀带。以苏州河旅游水上航线和沿岸步道为“链”,以游览码头为节点推动“一区一特色”的水岸联动发展。

持续治水为世界级品质铺垫好底色

上海持续优化的治水经验为打造一流公共空间品质铺垫了良好基底。

上海市水务局副局长阮仁良以苏州河为例:“从黑臭严重到水清岸绿,苏州河见证了上海城市的更新和发展,成为上海治水成效的集中体现和典型示范。”目前,苏州河干支流已全面消除黑臭和劣V类水体,干流7个水质监测断面中6个水质达到Ⅲ类及以上标准。鱼类种类数量从2004年5种增加到2019年45种,生态系统显著改善。

苏州河治理也是全市水环境治理的样板。目前,上海还有4.7万多条(个)河湖,上海以苏州河治理为引领,复制推广治理经验,带动全市治水工作,更加突出流域系统治水理念,从“治差水”向“保好水”、从“污染防治”向“生态综合治理”、从“单一河道治理”向“区域集中连片治理”转变。

“十四五”期间,上海正实施300公里骨干河湖整治,打造淀山湖、元荡、金汇港等多个亮点水系,推进50个高品质生态清洁小流域,重塑自然生态的河湖岸线、打造幸福美丽的河湖,让河网密布的城市处处有水清岸绿、生态宜人的滨水开放空间。

关键词: